理性分手 愛情必修學分

作者: 呂健吉 | 中時電子報 – 2012年3月19日 上午5:30

中國時報【呂健吉】

近日台北醫學大學公布一份研究報告指出,大學生分手的主因,八成沒感覺和個性不合,並且有六成是理性下協議分手。針對此一研究報告,個人比較在意的那些非理性分手的情侶,最後到底是如何的去處置分手的問題。在三月十四日白色情人節的前夕,我們看到一位高一女生為情自殺的悲劇,而從二月十四日情人節至今,己發生多起因分手所引發的情殺事件。

情為何物?真的有必要生死相許嗎?從愛情的生理和心理而言,一個戀情的持續時平均大約二至三年;而結婚的對象是初戀的情人更是不到千分之一;到於離婚率更是節節上升。愛為何物?從本質而言,自然有其羅曼蒂克之美,尋求當下唯一的真愛,但就現實經驗言,愛情卻是變化莫測,難以捉摸,更無法以任何的方式去確保唯一的真愛。

愛是需要學習,愛的過程絕對比愛的結果重要,在我們慣常以考試的成果來論英雄時,有多少人真的能夠去好好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,在課業是如此,在愛情更是如此。

幾乎百分百的初戀是以分手為結果,而這樣的初戀大部分是情竇初開的青少年所必經的過程,所以這是一個很好學習分手的經驗,可以做為未來談情說愛更好的基礎。然而,在課業壓力下,這些情愫都被壓抑,無法適時的舒解,在碰到愛情問題時更不知如何去面對與處理。要一個高中生單獨面對分手問題,是難上加難。在無人可以跟她一起抒解那種被否定的分手情緒時,當然她會選擇完全自我放棄的放下。

失戀之痛,我相信每個人都曾經驗過,那種心痛的感覺,難以言之,是一種被他人否定自我存在的虛無與落寞;此時若無人適時予以支持,讓他得重新站起,再度的從肯定自我開始,她當然會選擇完全自我否定的方式來面對。這樣的無助,實令人不捨與悲痛!

一段感情結束還會再來,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,但沒有多少人可以很適然接受分手,更難以獨自一人走出失戀的悲痛,所以一定要有人從旁協助,給予關懷興肯定。但,在大家都認為她是一個資優生時,她要像誰訴說呢?

所以,不要再以課業的理由,去壓抑原本就該談情說愛的國高中生去接觸愛情,更不要去否定他們的情愛關係。在愛情的過程中會讓我們的孩子面對很多問題,但也因為這些問題的發生,讓他們學習到解決愛情問題的能力。

好好的教孩子如何談情說愛吧,個人常想,如在升學考試中加上了愛情基測或愛情學測,這是否能夠避免更多的愛情悲劇呢?生命教育跟愛情教育是不相干的兩回事,好好的正視我們在教育體制內的愛情教育,並允許他們擁有屬於自己生命的愛情經驗。愛情絕對要從實際經驗的學習,方可修成正果,也在多次的分分離離中知道愛情的真諦。(作者為華梵大學哲學系副教授)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