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中國時報【邱俐穎╱台北報導】
衛生署調查發現,33歲後懷孕率和活產率會快速走下坡,到41歲成功生育機率更剩不到1成。國民健康局提醒,女性生育仍有難以突破的生理時鐘,晚婚、晚生想靠人工生殖擁有小孩,錯過生育黃金期,再先進的技術還是有無法突破的瓶頸,想生還是應盡早規畫。
■晚婚遲育 事倍功半
根據衛生署98年台灣地區的人工生殖結果分析報告,人工生殖出生的子女數,由民國87年2317人增加到98年的3464人,當年度出生數比率由0.9%提高到1.8%,成長近2倍,加上晚婚遲育,年紀愈大的婦女借重人工生殖生育比例愈高!
年紀大婦女借助人工生殖者趨多,但隨年齡漸長卻可能事倍功半!根據國健局98年全國統計,33歲前尋求人工生殖者的活產率約有3成,但過了33歲「分水嶺」,懷孕率與活產率就快速下降,到41歲剩不到1成,45歲後幾乎很少「做人」成功。
■生育大事應及早規劃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