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C世代 林百里要校長升級2.0

自由時報 – 2011年12月22日 上午11:47

〔自由時報記者陳怡靜/台北報導〕「我們看『五燈獎』長大,但他們看『康熙來了』;我們聽費玉清、鄧麗君,但他們聽周杰倫!」廣達電腦董事長林百里昨對百餘位大學校長演講,以綜藝節目和熱門歌手妙喻兩代差異。他也強調,面對C世代的網路原住民,「教育也該2.0」,而不是像工廠的生產線、只能傳統標準化教學。

林百里指出,大學面對的年輕人是「C世代的網路原住民」,不管學習、交際、求知、購物都習慣使用網路,「他們不看報紙、不看電視,而是電腦人、網路人、社群人」。他更妙喻:「我們看『五燈獎』長大,但他們是看『康熙來了』,以我看,那有什麼好看?不就是兩個人胡扯?」

以綜藝節目、歌手妙喻兩代差異

他也說,到了二○二○年時,八○後的C世代年輕人將佔四成,他們從Google得到知識、在Facebook群聚、在Twitter交談、在Amazon買書。他還舉朋友為例,指友人兒子晝伏夜出,父子倆幾乎見不到面,「老爸能從Facebook上看到他,只是被警告不能留言」。

林百里在演講中以多段TED演講的網路影片為引子,讓現場百餘位大學校長看得津津有味,他則強調,教育有很多創新機會,科技也非常發達,「以後應是用科技教學,教學靠電腦、輔導靠老師,學生的學習過程可用電腦做紀錄,老師再按照學生程度因材施教、協助學習」。

他也認為,年輕人才是新世紀的原住民,懂得使用各種數位工具;反而是傳統教師像是新移民,還在適應這些數位工具。教育也不該再像工廠生產線一般,用傳統且相同的方式教學生,過程不好就是不良品。「教育應該走顧客化導向,以學生本位出發,才能幫助學生學習」。

「世界被工業革命吞噬、看似實用的學科總排在前面,造成很多有天份有興趣的學生被自我埋沒,應重新思考智能的價值。」林百里認為,傳統教育制度總以年紀或學級分野課程,「傳統觀念也該被打破,應從學生課程特質興趣下手,學習不是一二三四年級那麼簡單」。

另外,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昨天則以「學術研究與經濟發展」對百餘位大學校長演講,他雖不提宇昌案,但他在演講一開始就指出,學術研究往往和產業科技有距離,過去學術界多認為只要專注「出於好奇心或興趣」的研究就好,沒有涉及真正的問題,反而造成學術與產業各走各的路。

翁啟惠直言:「發現與發明是不同的。台灣很多學者都認為發現什麼就能申請專利,但這樣是不對的。如果發現到癥結,例如新的檢測方法或藥物,這就是發明,就能申請專利,專利就會產生智慧財產。」他強調,基礎研究固然重要,但學術界也能以問題導向模式,進行產業需要的研究。

林百里:軟實力崛起 雲端將取代筆電

作者: 林宏達 | Smart智富月刊 – 2012年2月14日 下午1:32

現在,該逢低買進電子股嗎?做決定前,你該聽聽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對科技趨勢的看法。

廣達是全球筆記型電腦製造龍頭,去年營收再次突破兆元大關。不過,林百里卻告訴《Smart智富》月刊記者:「筆記型電腦有可能被雲端運算取代,甚至部分IC設計公司,可能會被軟體取代。」林百里為什麼帶著廣達轉向軟體服務發展?他看到哪些新趨勢?以下是他看到的4個科技新趨勢。

趨勢1》硬件愈來愈簡單! 軟體變成創造價值來源

「(未來)所有東西都是made of software(軟體做的),硬件已經愈來愈簡單!」林百里說,所有的新功能,只要換上新軟體,就能完成。舉例來說,「現在的iPad、iPhone是同一種硬件,」背後是同一種硬體電路,只是換上新的軟體,就能賣愈來愈高的價格,iPhone可以變大,變成iPad,「以後TV也是一樣,一個大的iPad,馬上就在進行了」。

趨勢2》硬體將被軟體侵蝕!所有新的變化全在雲端

林百里認為,部分硬體將被軟體取代,未來科技產品不再只是提供更好的硬體就能賺錢。

以電視為例,「台灣搞一些電視數位化,這是錯的」。因為電視數位化,還是用傳統思維,把舊有類比電視訊號升級成數位訊號,靠硬體升級創造價值,把消費者限制在固定的幾個頻道裡收費。可是,消費者已經習慣互動式的操作方法,但數位電視系統太複雜,「距離又遠」,要提供互動服務的成本很高,「未來電視就是一個web os(網路作業系統),TV就是個大iPad」,從網路上直接下載內容,不再有頻道的概念,直接提供互動電視服務,更靈活、更有競爭力。

趨勢3》代工廠變整合者!創新商業模式才能賺錢

他分析,「雲端是一個『Utility(公共服務)』,第一個要技術力、技術的創新,再來要研究使用者的行為創新,然後才是商業模式的創新。」為了研究使用者的行為,廣達甚至跑到好萊塢聘用當地人才,設計新的使用者介面。

廣達的做法不是開發一個個的小應用程式,而是扮演整合者的角色,用手上的關鍵技術,做出別人做不到的大型雲端系統。

趨勢4》找到可行商業模式!太陽能沒突破就別投資

林百里指出,台灣高科技產業問題不在過度競爭,重點在有沒有可行的商業模式。

以液晶顯示面板(LCD)為例,LCD原本有5家公司,廣達賣掉廣輝後,只剩4家,競爭者已經減少,可是為什麼到現在都沒人賺錢?奇怪吧?原因在「學電機的人,只懂得用技術競爭。」

LCD產業的特性是,為了追求更低成本,必須投資愈來愈多的資金蓋新廠,因此LCD產業賺到的錢,又必須再投入新廠建設,到頭來,所看到的只有長期負債金額愈來愈高。

太陽能則是另一個例子,因沒有重大技術突破,又找不到可行的商業模式,就應該拒絕投資太陽能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ain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